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平台资讯

“天价”专利转让费释放积极信号

发布时间:2020-05-11 浏览量:1151

  据媒体报道,山东一位毕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历经14年之久研发出来的科研成果结晶“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赢得了高达5亿元的“天价”转让费。这其中,转让金额的80%用于奖励个人,毕教授因此项专利而收益整整4亿元。如此“天价”专利转让费的消息一经爆出,立刻引发强烈反响。

  当然,公众的惊讶与艳羡,难免会过多地聚焦在4亿元的个人收益之上,而往往忽略了毕教授团队长达14年5000多个日夜的殚精竭虑,用尽多达16万个纸杯试验品,超过12万次的一遍遍实验……正是由于他们拥有了难能可贵的科研上的愚公精神,历经了另辟蹊径、曲径通幽的学术探寻之旅,这才最终赢得了光鲜亮丽的“惊世之作”。

  发泡剂技术之所以能受到市场如此青睐,其专利网布局至关重要——已取得4项国内核心发明专利和1项国际专利,让科研成果获得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该专利技术最终打破了国外的垄断,破解了困扰人们已久的泡沫生产污染问题,为全球环境生态保护打开了一扇新窗口。应当说,正是这项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发明,使得中国成为世界聚氨酯生产行业的先进技术引领者,让国际标准的有机发泡剂成为“中国制造”。无疑,这项具备如此高价值特性的专利,自然应得到与之相当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从0到1”式的科研创新过程背后,还牵动着两个关键点,那便是对专利技术的合法保护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从运行体制和治理体系分析,这与国家及高校在科研管理体制和成果转化评价机制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后发布,鼓励“学”“研”真正转为“产”,开辟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局面。2019年,新修订后的政策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科研人员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具体方法与评价激励机制,有效解决了高校专利成果的“沉睡”状态,将科研人员个人收益政策彻底落地。比如:对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和其他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现金、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

  在助力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众多利好政策激励下,各高校将这些政策有效落地实施,唤起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强大的科研成果产出能力和转化能力,让一大批有价值的专利释放出巨大动能。随着技术更新的日益加快,势必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将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新时代背景下,知识作为资本的定位愈来愈显著,创新则是知识资本价值的显著体现。伴随国家科研制度环境的完善,科研制度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体制机制保障;高校也日益焕发鼓励成果转化的组织活力,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通过专利转让、成果许可、技术入股、创办企业等方式让自己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科研人员这个微观主体创造更有利于他们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相信毕教授式的“科研愚公”只会越来越多,希望借此把更多的信心传递给中国的青少年学子,让他们以优秀科学家为标杆而不断努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首页
电话
留言反馈
铝合金满洲窗 揽世标识 威泰源 沃森广告 夷读教育 瘦妈妈 广州代理记账